农大首页 办公自动化 书记院长信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深入推动滇中粮经协同项目 助力粮菜协同发展——云南农业大学粮经协同团队赴嵩明调研与技术指导纪实

2025-08-25  阅读数:253 

为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和云南省公司2025年云南省粮经(烟)协同推广任务【云农种药〔202510号】,落地云南省滇中特色粮经协同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重大科技专项【202402AE090151】,着力构建粮烟粮菜粮药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粮食、烟草、蔬菜及药用植物的多元化种植与协同高效生产。2025820日,项目负责人、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刘雅婷教授,联合昆明市农业农村局、昆明市农科院、嵩明县农业局和嵩明天茂蔬菜种植公司,赴昆明嵩明县开展粮菜协同专题调研与技术指导。本次调研旨在推动粮菜协同发展,优化农业种植模式,以田间问诊+现场交流+技术答疑为主线,聚焦-旱轮作-旱轮作等关键模式,力求减轻土壤连作障碍,助力嵩明县蔬菜产业与粮食生产协同提升,为滇中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聚焦稻菜轮作:察实情、解难题

调研首站,刘雅婷教授一行来到了嵩明县嵩阳街道嵩明天茂蔬菜种植公司。专家组深入稻-菜及菜-菜轮作田间,细致察看作物叶色、株高、根系发育等生长指标,全面评估轮作效果。团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实际困难;与农技人员探讨优化施肥与节水灌溉方案;同合作社负责人沟通种植规划、经济效益等关键问题,为优化粮菜协同模式收集一线数据与需求。希望通过优化水稻与蔬菜的轮作模式来实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等目标。

 

考察薯菜轮作:推模式、促增收

随后,刘雅婷教授一行前往薯-菜轮作试验区。专家们重点考察了红薯品种的选择、种植模式的优化、市场销售的情况以及效益带动的效果。推广 +高效轮作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还在保障粮袋子充实的同时,丰富了菜篮子供给。岳艳玲教授对这一创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推动粮菜协同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完全符合新发展理念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粮菜协同种植模式的推广,能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调研大棚基地:定思路、谋长远

最后在嵩明官庄村大棚实验基地,团队对蔬菜种植区-连作土壤pH值、肥力、透气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检测,综合选定试验田块,计划开展稻-菜(水旱)、薯-菜(旱旱)轮作和菜-菜连作对比试验,旨在探索粮菜协同种植科学机制,找到适宜滇中地区的最优轮作组合,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凝聚共识:强协作、抓落实

此次调研通过多方实地交流,深化了对粮经协同战略意义的理解。刘雅婷教授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粮菜协同应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推动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环节协同发展,确保供给、收入与生态的多重目标实现。滇中特色粮经协同项目旨在构建粮菜、粮药、粮烟等协同种植体系,研发配套技术,推动经济作物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排水不畅和技术差异问题,刘教授提出三项要求:一是科学探究嵩明+(水旱)和+(旱旱)等轮作模式协同机制;二是为-连作问题制定专项解决方案;三是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专家田间指导,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

此次调研为嵩明县粮菜协同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和方向指引,强化了科研、政府、市场和农户之间的协作共识。未来,云南农业大学团队将持续推动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为巩固粮食安全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调研人员:

云南农业大学:刘雅婷、岳艳玲、胡东燕、李乾坤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力、李荣波陈杉艳、张丽芳

嵩明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马世贵、张文志

嵩明天茂蔬菜种植公司:浦长文

(作者:胡东燕,云南农业大学粮经协同项目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