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首页 办公自动化 书记院长信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深入推动滇中粮经协同项目,滇中“稻菜”轮作显成效——云南农业大学粮经协同团队嵩明“稻菜”轮作水稻测产圆满完成

2025-10-14  阅读数:310 

2025 10 9 日,在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刘雅婷院长带领下,该校粮经协同团队赴嵩明县开展水稻测产工作。此次测产联合省、市、县三级农业领域专家组建专项测产专家组,针对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嵩明天茂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2025 年滇中特色粮经协同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中的稻菜轮作水稻,进行实收测产。经科学测算,项目示范田水稻亩产处于合理区间,阶段性完成年度产量任务,为滇中地区粮经协同种植模式的后续推广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此次测产的示范样板位于嵩明县嵩阳街道山脚村委会,地处海拔1930 m区域,前茬作物为结球生菜,轮作种植优质稻品种“声农4号”,示范面积达102亩。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循“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标准化技术方案,从源头保障水稻生长质量。测产当日,专家组首先听取了项目组关于田间管理、技术应用、生长动态等方面的详细汇报,随后深入田间实地巡田,直观观察水稻株高、穗粒数、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初步判定田间整体长势均衡良好。

 

为确保测产结果科学精准,专家组严格依据《云南省主要粮油作物测产工作方案》开展作业。首先对102亩示范田进行产量层次划分,评估认定“好”“中”“差”三类田块的面积占比;随后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在三类田块中各选取1个代表性田块进行实收。实收过程中,专家组现场丈量田块面积、收割稻谷、脱粒清选,并使用专业谷物水分测定仪精准检测稻谷含水率,同时扣除杂质与空秕粒占比。

 

经现场实收测算:“好”级田块实收面积275.61 m2,实收鲜重330.18 kg,杂质和空秕率10.42%,含水率22.89%,按标准含水量14.5%折算,亩产达646.75 kg;“中”级田块实收面积220.11 m2,实收鲜谷205.03 kg,杂质和空秕率6.73%,含水率22.83%,折算亩产522.44 kg;“差”级田块实收面积244.37 m2,实收鲜谷212.60 kg,杂质和空秕率21.21%,含水率14.5%,折算亩产498.07 kg。经三类田块面积占比加权计算,示范样板整体平均亩产达 552.42 kg,较优质稻 450.0 kg /亩的目标产量,每亩增产 102.42 kg,增幅达 22.76%,标志着滇中地区稻菜轮作模式在粮食增产与种植效益协同提升上取得关键突破。

“从测产结果来看,‘稻菜’轮作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通过科学的技术集成,有效提升了水稻产量与品质,为滇中地区解决‘粮菜争地’矛盾、推动粮经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刘雅婷院长在测产总结中表示。下一步,项目组将基于此次测产数据,进一步优化稻菜轮作技术参数,完善种植管理方案,助力滇中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贡献科技力量。

参加人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云南农业大学:刘雅婷、胡东燕、李乾坤、张仲宇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程在全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李贵勇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杨旭

昆明市农安中心:张志勤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力、李荣波、陈杉艳、田云霞、李明富、刘平江

嵩明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马世贵、张文志

嵩明天茂蔬菜种植公司:蒲长文